作者:佚名
更新时间:2021-03-15
浏览次数:

创业影片《燃点》中,互联网医美企业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,作为诸多创业新星的一员,被镜头记录下了正在发生的故事。 或许,这部影片真的“有毒”。 电影中被拍摄的创业企业,像红极一时的Papi酱短视频,曾经如日中天的ofo,还有罗永浩的锤子科技,后来一个接一个地出事情。 现在,新氧竟然也中枪了。 7月15日,有主流媒体爆出,新氧APP平台上进驻的部份医美机构,存在销售违禁的肉毒素等药品行为。其顾客的“美丽日记”、评价也存在作假刷评现象,有店家对假“美丽日记”明码标价2000元一套,手术前后对比图数百元一套,形成一条龙服务的网路黑产。 随后新氧科技在微博上针对报导做出紧急回应,但这份申明没能制止新氧股价的上涨。 7月15日、16日,新氧股价连续两日累计升幅达11.4%,市值蒸发逾2亿美元。 新氧靠走私流量起家,是隆胸界的名星企业,又因对流量的滥用沉没,真是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! NO.1 美丽日记,“刷”出来的流量 作为“中国最大的提供查询、挑选和预约医美服务的在线平台”,新氧将自己原创的医美内容、用户生成的UGC以及医美在线预订服务视为在行业立足的三大法宝。 招股书披露,新氧社区目前拥有200万篇整容日记,内容每月有2.4亿浏览量;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,2018年新氧手机APP忙音上医美服务手机APP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的84.1%。 这些整容日记带来的活跃流量直接为平台带来了转化效益。 2018年,通过新氧平台促使的医美服务交易总量为21亿元,占当初线上预约医美服务交易总量的33.1%。截至2018年12月31日,约有4000家医美服务供应商选择新氧平台。 那么,新氧平台上的那些内容都是那里来的呢? 新氧创始人金星自己说过,新氧刚开始的时侯雇了一批日本留学生新氧古惑仔脸,把日本峰会里精华的整形日记翻译成英文,发到新氧社区,2个月就累积了8000多篇。 早期社区内容的快速积累的确为新氧带来了流量,但同时也曝露了一个问题:内容审查、审核机制不完善。 于是,为了营造生意兴隆、整容技术娴熟的表象,医美机构不惜购进海量生活照
互联网医美企业新氧CEO金星被评“有毒”,再在笔记本上制成对比图,展现出隆胸带来的惊人疗效,吸引顾客买单。 去年12月,《新京报》曾报导称,入驻新氧的医美机构存在竞购中学生相片P成买家秀的行为。一位自诩是进驻新氧的某医美机构医师李莉表示,愿以每套5元的价钱大量竞购女人生活照,照片将弄成“案例”放到新氧APP上。 
这次被媒体爆出的新氧日记代写服务,更是早已在天猫上实现了机构化和流程化,全套服务只要10到150元一篇。 尽管新氧有称为“EVA系统”的反黑产作弊系统,针对一些可疑内容会对用户进行风险提示,显示“该案例缺少术中/术后恢复过程,请慎重参考”等内容,但这些技术手段实际上并不能有效遏止作弊行为。作为反作弊重要参考标准的“术中恢复过程”新氧古惑仔脸,造假者通过聘请超模,就能模拟还原下来。 不仅这么,很多代营运公司还为医美机构提供新氧平台的代营运服务,包括项目包装、医生包装、内容优化更新、问答和大夫确诊报告等。简直是线上全托,为消费者解疑答惑的“专家”可能是哪些都不懂的营运小白。 
此外,平台店家的自主刷单行为也层出不穷。 例如,2017年一份历时10页的新氧后台交易营运数据在网上被爆光,这份记录显示,新氧APP上有人一个月内假体33次,消费89万,还有人在一天之内买了11个鼻综合放疗,11个眼综合放疗。 
滴滴打车某知名投资人曾在一个微信群里说:刷,也是一种营运手段。 没错,在这样的大环境里,不刷都会被劣币驱逐,刷得狠数据能够长得快,资本就会信赖,客户才能埋单。不刷,就是不懂营运,不刷,就等着扑街吧。不弄成劣币,就会被劣币驱逐,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。 |